去过昭化古城的人一定不少
但是将昭化古城逛的透彻
并且非常懂的人却是少数
今天就跟小编一起再来回顾一下
你所不知道的地方!
昭化古城
昭化古城位于四川广元市昭化区昭化镇,距成都270公里,距广元市区28公里。昭化古称葭萌,距今有2100多年的历史,被誉为“蜀道三国重镇”,也是国内目前唯一保存完好的三国古城。
昭化古城是国家4A级旅游景区,进大门是不收门票的,但出售城内景点通票。票价58元/人,凭票参观有6个景点:古县衙、古科举考棚、文庙、敬侯祠、明朝城楼、剑刀坝君臣园等。从三国时期刘备入主葭萌到蜀汉灭亡的52年中,刘备、诸葛亮、张飞、马超等众多三国英雄人物曾在昭化运筹帷幄、跃马扬戈,留下了大量的三国蜀汉遗迹。
昭化古城不大,但仔细转下来也要一天时间。城内可供游玩的就是四条大街(太守街、吐费街、相府街、县衙街)和五条小巷。今天就跟着小编一起去走走吧!
01
昭化古城有两道大门:东门和西门。距古城东门约一公里外的两江(白龙江和嘉陵江)汇合处有一“桔柏渡”,它因地上栽有桔柏(即古柏)而得名,又称“桔柏津”,为古蜀道由关中入蜀的要津,历代兵家据守的官渡。桔柏渡是三国时期是蜀军北伐和魏军南征的必经之处。
公元前316年,秦国征服苴国,在此建立葭萌县,成为中国历史上最早推行郡县管理制度的县之一。因此昭化是名副其实的“巴蜀第一县”。
桔柏渡街上有许多商店、小吃店。尽头是昭化古城的东城门——瞻凤门。古时,葭萌关以城为关,可四面迎敌。昭化古城始建于汉,为夯土城。现在的古城是明代重建,包筑以石,古城的基本格局和规模都得以留存。
明朝在古城设四门:东门瞻凤,西门临清,南门临江,北门拱极。这四道城门各有特定的功用:东门迎亲,取紫气东来之意;南门嫁女,寓富贵祥和之意;北门出殡发丧。官员出入城都必走东、西两门,象征如日中天、顺应天意。南门在清代被毁,目前仅存东、西、北三道古城门,均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。
相传,站在东门城楼上可以看见嘉陵江对岸的凤岭山一对“凤凰”双栖双飞,因而取名此门叫“瞻凤”。不过现在东面的城墙并未修完整,游客们只能行走一段。瞻凤城门的城楼是按明代城楼原样修复,高9.8米。城门洞高4.2米,宽3.25米,深11.2米。游客可以凭景点通票上城楼观看。
02
穿过瞻凤门,就进入到古城。古城有一条主街:太守街。太守街被誉为四川十大最美街道,它将城内分为南北两部分,即左手和右手两部分。
站在瞻凤门里(东门),右手部分有县衙街、衙门巷等景点。左手部分有吐费街、相府街、剑刀巷等景点。
古城内的街巷之间全部呈“丁”字型布局,具有“街道互不直通,城门不相对”的军事防御特点。大街小巷均有着良好空间格局和亲切宜人的尺度。不过城墙距民房也太近了一点,手都可以摸到房顶。
古城内完建于明代,现存的四条大街,五条小巷全用清砂石做成条状,按三横两纵、中间高两侧低的瓦背风格随坡就势而成,两侧有排水暗沟。旧时在昭化石板街上行走,也是有讲究的,官轿居中,竖条石为轿夫行走,庶民则只能走两边,按来左去右的规则行走。街上有衙役专管交通,行人不按规则乱走,会遭到鞭笞,那时的昭化城内就已懂得对交通进行管制了。
太守街不长,约500米。主要景点有:葭萌亭、城隍庙、古城乐楼、512地震纪念馆、春秋苑等。古街两旁,店铺林立,古色古香。
太守街正中,有座“葭萌亭”,又称过街亭,它是昭化古城街道上的街景建筑之一,为木质结构,略比街道两侧民居高,它通高10.8米,宽7米。
在太守街与衙门巷交汇处有一座“城隍庙”,此庙是2008年在原址复建的。古时,凡有城池者,必建城隍庙,管领阴间亡魂。门联一副极具昭化地域特色的对联:天地奇观两江太极彰显葭萌故地,香高神灵城隍古庙佑福昭化千秋。
庙内有两棵高大的古柏树,传说是当年张飞所栽,因此又叫“张飞柏”。
城隍庙为两堂两庑,四合庭院。前堂供地藏菩萨,后堂供城隍爷。两侧墙上彩绘有十四幅精美的行孝行善故事图,以教育人们要孝敬老人和多行善举。
乐楼始建于唐朝,叫“盛世台”、“万年台”。现在看到的乐楼,是2011年按明清建筑风格恢复新建的。
03
城隍庙旁边是“512地震救灾重建纪念馆”。昭化古城居住着约1000多户居民,因这里的建筑多为木质结构,地震仅造成少部分民宅损毁,多数民宅受损情况并不严重。
04
沿“春秋苑客栈”旁的一条小路或沿古城墙边的“太极街”向南行走,就到了古城的西门——临清门。临清门又名葭萌关,是古蜀道上的咽喉。在城墙上还架有一门火炮,可以防御外敌。
在昭化这座城池建成以前,这里曾设有一个关隘,叫“葭萌关”。城池建成以后,“葭萌关”依然存在,它就设在“临清门”这里,而且名字并未改变。所以临清门即是古城的西门,同时也是“葭萌关”的关口,全国仅此一处。其他的地方的“城”和“关”都是分设的。葭萌关地扼嘉陵江与白龙江汇合处,背靠牛头山险峻山峰,史称葭萌关为“全蜀咽喉,川北锁钥”,“虽弹丸之地,有金汤之固”。
古时候,如果从成都到长安(西安),就必须从西门进东门出,从长安(西安)到成都,就得从东门进西门出,因此葭萌关是秦蜀古道要冲。早在2000多年前,葭萌关成为了著名的古战场,这里有张飞挑灯夜战马超、严颜退曹军和姜维兵困牛头山的故事。临清门说是西门,其实是在古城西南角。其建筑风格与瞻凤门城楼的建筑风格、体量均为一致。
下临清门城楼,出城门,到达“战胜坝”。这是一个有故事的坝子。是当年张飞夜战马超的地方。战胜坝这个名字来源于《三国演义》中描述的“猛张飞挑灯夜战锦马超”那场惊心动魄的故事。当时张飞和马超各为其主,在葭萌关下杀的性起,从白天杀到晚上,后来诸葛亮赶来,用离间计收服了马超,为己所用。这一段脍炙人口的历史故事,依然在当地流传。
1936年川陕公路修成,1953年宝成铁路通车,昭化重要的交通地位不再。昔日繁华的古城日渐冷落,古城成为旅游之地,游客可以凭景点通票登临城楼参观。
05
相府街有一座“龙门书院”。龙门书院始建于乾隆年间,初名葱岭书院,后称凤山书院,再改龙门书院沿用至今,寓“鱼跃龙门”之意。
战胜街只有一个敬侯祠景点。敬侯,是指三国蜀汉人物“费祎”。费祎才华出众,足智多谋,是诸葛亮向后主刘禅推荐的贤良志士之一。在诸葛亮、蒋琬死后,费祎主持蜀国军政大事。费祎被刺杀身亡后,谥赠“城乡敬侯”。敬侯祠又叫“费公祠”,在明代规模宏大至盛,后毁于“文革”,仅存墓冢。2008年,当地按原样修复。
敬侯祠内有费公堂、费祎墓、历代名人赞颂费祎的的碑廊、费祎的生平事迹馆、包括刘备的双股剑,张飞的丈八蛇矛 ,马超的水银枪等在内的三国兵器陈列馆等。
06
昭化文庙始建于宋,曾经历七次改建,建筑大都被毁,现在仅存的大成殿是清嘉庆二十二年(1817)所建,2008年按原样修复。文庙前竖有三座牌坊,三座石牌坊和一座“万仞宫墙”照壁,围成一个方阵。
中间牌坊上刻有“棂星门”三个字,比喻孔子是文曲星下凡;左右两边牌坊上分别刻有“德配天地”和“道冠古今”字样,这是对孔子的高度评价。每座牌坊正反两边各立四面石鼓和四尊石狮子,见证着历史的沧桑。
大成殿内正中供奉孔子塑像。东院和西院分别塑有“十二哲人”人像,东西各六人,他们是闵损、冉壅、子路、卜商、有若、冉耕、宰予、冉求、言偃、颛孙师、竹喜。大成殿内外挂满了红带子,必有不少高考、中考学生和家长来此庙祈福。
考生金榜题名时都要去拜孔子。文庙内设有三座桥,中间是状元桥,右边的是榜眼桥,左边的是探花桥,三座桥的大小宽窄不一,犹如登上冠亚季军台上。进去拜完孔子后,各自走自己的桥返回。
07
县衙街正中矗立着一座“贞节牌坊”。牌坊是清道光十九年(1839年)皇帝亲自批准为昭化的贞节女子吴梅氏建立的石牌坊,现为复建,高7.8米,宽5.6米。
牌坊北面门楣上雕刻有“冰清玉洁”四字。南面门楣上雕刻有“竹秀兰馨”四字。贞节牌坊上有“孟母三迁”、“岳母刺字”、“涌泉跃鲤”、“唐氏乳姑”等与贞节和孝道相关的图案。上面的碑文记述了吴梅氏的事情。据说吴梅氏坚守贞节,曾用铁锥刺破自己的颈部抗拒了男人对她的非礼,活到古稀高龄。当时吏部知道她的事迹后,上奏皇帝诰封建坊,表彰她的品德,教化百姓。
昭化古城有三座大牌坊:葭萌牌坊、孝友牌坊、贞节牌坊。孝友牌坊系清代嘉庆二十三年(公元1818 年)皇帝御批为孝友王杏舒所建,现为原样修复,其为南方牌坊式样,四柱一门两户,三层,高8.48米,宽5.8米,以浮雕和镂空雕为主,雕刻图案多与孝道相关,两面的内容分别有“百里负米”、“芦衣顺母”和“孝感动天”、“亲尝汤药”等。两面石柱门楣上雕刻有“山高水长”和“风和月朗”,代表所立牌坊主人公的事迹和品质,上面碑文记载了王杏舒的事迹和品质。
08
昭化县署始建于唐,曾多次毁于战乱,明代和清代先后两次复建,又毁于“文革”,2008年再次复建。县署落址城内最高处,象征权力至高无上。县衙门外有块巨大照壁,目的是告诫官员不要贪赃枉法,要为政清廉。门口东侧立有“喊冤鼓”,西侧竖一石碑,上面刻有“诬告加三等,越诉笞五十”字样。
09
剑刀坝君臣园 公元221年,刘备利用这里人丁兴旺,物产丰盛的有利条件,广泛招兵买马,为建立蜀汉政权作着充分的准备。剑刀坝就是他操练士兵的地方,这里每天剑飞刀舞,故而被称为“剑刀坝”,流传至今。剑刀坝君臣园,是以三国时期蜀汉人物为素材而表现的蜀汉人物园林,其目的是突出昭化古城的三国文化主题。园内的游道是以太极阴阳鱼眼图为布局,蜀汉人物雕像掩映于竹林之中,给人以神秘而幽深的感觉。君臣园共有蜀汉人物雕像11尊,除刘备外,还有张飞、庞统、费祎、姜维、霍峻、鲍三娘等雕像,以展现风采。
10
辜家大院;辜姓者,商人也。在300多年前有如此大的院子绝非小商人。明清时期,昭化古城有谷、鲁、王、赵四大望族,谷家(又作辜家)乃是当时昭化古城之首富,辜家大院就是明清时代辜家的宅邸,虽然明末清初大院就已经易主。但辜家大院的称谓一直沿用至今。
差不多到傍晚,所有的景点已经逛完。慢慢的走进城门,一束温馨的灯光,把城墙的老砖斑驳放大,给寻找三国人物的我们一个清晰的背影。
青石板镶嵌的远古记忆,追逐着没有苍凉的傍晚,轻轻地抚摸城门,看着老门老槛老院静静地守候着曾经的繁华和历史的厚重……如今,虽然往昔的繁华不再,但古城悠久厚重的历史依然引人追寻和品味。